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

[花蓮]Fuyuan Forest Recreation Area(1-Day Hiking)富源森林遊樂區

在花蓮瑞穗的富源村有處森林遊樂區,夏季適合家庭遊山玩水賞螢的好地方,除了有健行步道與瀑布外,玩累了還可以泡湯SPA。也有蝴蝶谷與生態園可以帶小朋友認識自然生態。





順著步道行走,可以到園區的後方觀賞瀑布

看到溪谷湛藍色的溪水,真想立馬跳下水去玩XD


對於野人來說這溯溪行程算是輕鬆簡單,但是不常溯溪爬溪谷的朋友們,實在不建議攀爬,因為強勁的溪水,容易把人衝入石頭裡撞擊。


為了晚上拍螢火蟲的行程更是從早上玩到下午,正好看到午後的陽光灑落覺得很漂亮。




最後真的覺得不管到哪玩耍,都記得把自己的垃圾隨身帶走。因為走過很多漂亮的一些地方,但都看到一些遊客遺落的垃圾,覺得很可惜,當台灣人不注重這些,沒什麼道理來要求外地的觀光客阿...

2015年7月10日 星期五

[花蓮]Walami Trail (Jiasin-Walami) 1-Day Hiking 瓦拉米步道

Walami Trail (Jiasin-Walami) 1-Day Hiking
一開始沒想太多,第一次爬時煙雨濛濛,第二次是豔陽高高照,第三次微風徐徐的山屋當天來回,是條很迷人的步道。


第一次走的時候,在林道間就碰到藍腹鷴,一陣手忙腳亂地只拍到晃影而已,好可惜,其一身藍羽毛亮麗外型看了確實難以忘懷。
走了1K很快就會看到山風一號吊橋,第一次遇到走吊橋遇到起霧,由於都看不到下面,挺新鮮的。但若是有懼高症的人,看到前途茫茫的,我想可能會畏懼。

過了吊橋不久後,有兩條分支,一條是往下走到山風瀑布的觀景台,另一條則是繼續走到山風二號吊橋。


沿途的爬坡,旁邊就是懸崖的美,走走停停的拍
途中發現的小可愛-糞金龜子,被發現後,推著球快速地離開,實在很有趣。
這段上方是沿著峭壁鑿出來的道路,旁邊是深淵,看到都覺得台灣怎麼可以這麼美。
之後就到佳心,算是健行的終點得往返了。若想進續前進到瓦拉米,得申請瓦拉米入山證 申請(Walami Trail (Jiasin-Walami) 1-Day Hiking)。
第三次終於申請了入山證,繼續前進到瓦拉米。由於後段需申請,比較少人走,保留了更多的原始風貌。因為申請當天來回瓦拉米,後段都在趕路有點累,只好下次直接申請住一晚再走一次。




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

[花蓮]森林小學-西寶國小

西寶國小也是在服役時才知道的國小,後來有幸同梯的自願到這,就趁到花蓮遊玩時,特別來拜訪他,並感受這所座落在太魯閣山林間森林小學的美。





這天的到訪正逢"阿梅"季,是不同的感覺,很喜歡山林裡飄雨過後的霧氣,顯得很飄渺虛幻,與晴空萬里時是另種感受。從門口的木棧道走上來時,驚呼著好有特色的校園阿~那木造的操場,與蜂巢式的建築,真的很美。




同梯的介紹著校園環境,說這裡的全校師生大概20幾人,主要是太魯閣族為多,平時是一起用餐與住宿,假日藉由校車接送回家。學校也有提供露營區,需要上網去登記。內部建築則多採木造,因此無法容納太多人的參觀,怕承受不了那壓力而破壞。




樓下為辦公處、電腦教室與圖書室,樓上則是小朋友們的上課教室。




而後方則為教師休息室,則不方便進去參觀。




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

[潛水]乾式防寒衣與側掛體驗

這次去參加教練額外加開的乾式防寒衣說明會,了解到乾式防寒衣的好處與種類。適合在溫寒帶溫度較低的水域,以及在比較糟糕的水域環境水中作業。
在陸地上穿的保暖衣物可以直接套進乾式防寒衣裡,穿上後充氣感覺就像是相撲選手,哈哈。


sidemount體驗則是了解與backmount不同的潛水方式。由於不是合身的裝備,在潛的過程中得不斷的調整BC,以方便控制中性浮力。
而側掛的方便性真的很多元,像是氣瓶可以不拘束的掛在側邊,可以在洞潛時拿到前方或下方等等。全看自己使用的方式,好有趣。而且方便的是在岸潛時,提著氣瓶就可以直接下潛,不怕像backmount一樣,浪一來被沖倒,就在岸邊不斷地翻滾。


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

[台東]愛在三間-三間國小

對於在高雄澄清湖的專訓間就不多贅述,
因為小弟對於選到教育替代役時就想去偏鄉的心情就已經決定好了。

所以當教官在詢問偏鄉時就已經自願,
因為喜愛海,就從Google上找到離海最近的一所小學-三間國小,
儘管離最近要搭車的玉里車站有段路程,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哩!
報到後開心極了,因為真的太美太漂亮!!

每當從宿舍經由台階走進校園時,映入眼簾就是美麗的校園與山巒上的雲受到海風吹拂瞬息萬變。
而運氣好一點,還有機會看到耶穌光映照在海面上,偶爾還有船隻在捕魚的船影。
















後來在與學校老師聊天中,得知原來在幾年前學校曾因地震變成危樓,所以才重蓋過新的校舍,與同樣是在台東市新校舍的豐源國小出自林坤層建築師。但不同的是這裡的建築更能傳遞當地的一個特色。

由於當地是以三間屋(三間村)之名,所以校舍就以三間(棟)合院式的教學建築群落。並以圖騰藝術,反映本地阿美族群文化的人文風情特色。



















而早上就與司機大哥負責偏遠孩童的接送,有時候都覺得這裡的小孩童年伴隨著山水美景是那樣的豐富。

小弟一路的求學過程中,受到的教學資源豐富,很是心疼他們的教學城鄉差距。也看到目前老師們也致力於發展寶抱(PAW-PAW)鼓與烏克麗麗與阿美語歌唱的特色學校,

也不斷地思考著在之後的役期間能留下什麼給小朋友們
有機會也歡迎各位來這走走,有時間時還可以幫各位導覽。
P.S.但期望不是留下這堆東西讓我們處理唷~這是假日回來學校看到遊客留下一堆的...
後紀:
退役後為學校做了小短片為這段役期留下難忘回憶